中央分类调控化解房地产库存
导读: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分化状态:一二线城市中的热点城市房价较高且持续上涨,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仍然较多。针对这种情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这为做好下一步化解房地产库存工作指明了方向。
贯彻落实中央的这一要求,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应精准适度。统筹运用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完善利率形成机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金融市场体系健康发展,适时适当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有效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优化信贷结构,支持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小微企业发展;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取得更大实效。二是着力完善股票市场。这不仅关系金融和企业发展,而且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在目前亟须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的形势下,有效发挥股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应组织力量,加紧对股票发行制度、监管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等进行深入研究,尽快提出一些针对性强、标本兼治的政策措施。三是切实做好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工作。建立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体制,控制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过快增长。在采取这些措施的同时,还应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加强全方位监管,防范可能出现的股市、汇市、债市、楼市风险,防止“交叉感染”。
大刀阔斧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
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对此,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的要求,大刀阔斧地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需要综合施策,打出“组合拳”。一是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应进一步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特别是垄断性中介服务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可考虑适当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进一步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从长期发展看,应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可考虑从目前在生产环节征税转向更多在最终消费环节征税,以促进企业税负公平。同时,应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使消费税、房地产税等成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引导地方政府把更多精力放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改善居住环境和教育条件上,以此吸引更多人来旅游、居住和就业,进而增加当地税收。二是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现在企业办事难、办事贵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近几年,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取消下放了大批行政审批、投资核准、资质资格认定等事项,效果是明显的。但实践中也发现,一些部门自行设置的这类事项依然较多,有的前面减了后面又以其他名目增加了。对此,应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加紧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以清单管理推动简政放权;大力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图联审、联合验收等新模式;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加快推行负面清单制度;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尽快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促进市场活而有序。三是降低能源成本。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电、气电价格联动机制。同时,深化其他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切实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四是降低物流成本。有关研究表明,目前铁路运费仅为公路运费的1/3左右。可见,降低物流成本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大幅提高铁路货运量在全社会货运量中的比重。但是,由于铁路建设专线网络和“最后一公里”配套不足,铁路运能还难以充分发挥。因此,应着力解决铁路末端“最后一公里”运输问题,通过加强铁路与公路、水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的配合,尽快提高铁路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的比重,从而大大降低物流成本。五是降低人工成本。应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推动企业眼睛向内降本增效。
保持有效投资力度补短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补短板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要求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
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角度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补短板力度。一是补农业中的短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成果丰硕。但应看到,目前农业中的短板仍然不少,如从供给侧看,既有不适应需求变化、导致供求出现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又有为了多种粮食而过度开垦林地、草原、湿地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所带来的严重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使资金和政策重点向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倾斜。二是补制造业中的短板。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骨架和支撑,也是我国的优势产业,必须千方百计巩固和扩大这一优势。应着力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进制造业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模式变革,提高制造业的质量和效益。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通过采取增加投入、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创新产品、服务和管理。三是补服务业中的短板。我国服务业已超过制造业成为第一大产业,但目前总体上层次较低,劳动生产率明显低于制造业。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通过加大创新力度特别是加快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促进服务业实现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四是补基础设施中的短板。应从软硬两个方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加快“最后一公里”水电气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管网、城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建设。五是补生态建设中的短板。应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目标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贯彻落实到各级各类规划和各项工作中,切实把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这块短板补上去。六是补扶贫和改善民生中的短板。“十三五”时期实现农村脱贫5000多万人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应更有力、更扎实地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环节,把功夫用到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落地生根。进一步加大对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投入,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来源: 作者:)
相关阅读 调控
热点资讯
- ·房地产市场明显降温 城市房价分化明显
- ·房地产市场步伐放缓 环比涨幅较上月回落
- ·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到底指什么
- ·房地产市场格局分化 去库存政策需要区别对待
- ·房价像过山车 高价地块遭受资金和市场的双面夹击
- ·地价房价的过度上扬带来未来市场巨大的风险
- ·写字楼买卖最需要看重的三个方面
- ·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在哪里
- ·房地产市场将再次面临调整 房地产活动很可能走弱
- ·调控政策对抑制房价上涨起到了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