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去库存:创新商业业态及结合互联网+
导读: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近7亿平方米,同比下跌0.8%,系两年以来首次下降。然而,占总库存近三成之多的办公楼及商业营业用房,其待售面积的同比增速均接近10%,去库存艰难。
今年3月底,商业库存较高的四川省也推出“商改住”新政策。四川省规定,对已全部缴清土地出让金的待开发商业用地,可根据土地使用权人申请,在符合规划和有关规定条件下,经审批转型为商品住宅用地,重新核定出让价款;已建在建的商业用房在不改变其他规划条件的前提下,经法定程序批准并向社会公示无异议后,可改变建筑使用功能,用于教育培训、幼儿园、康养、文化、旅游等经营性、公益性用途。
多数开发商对此表示欢迎,认为“商改住”政策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合法“转舵”的机会。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土地使用年限和容积率不变,土地用途调整为居住用地,调整后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应当按照居民标准执行。”
“市场上有大量的商业存量房没有盘活;还有大量物业面临转型、遗留的物业体量大,改造难,这些物业资产成了城市中的‘剩余资产’。我们就考虑通过整合闲置物业,打造长租公寓。”魔方生活服务集团董事长葛岚说。
“中国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围绕这些人口产生的住宿以及生活消费,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葛岚透露,自2010年成立以来,魔方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苏州等全国15个大中型城市通过盘活存量房,已设立近200家门店,房屋租赁数量约3万间,为近5万余名租户提供服务。
路径三:结合“互联网+”去库存
戴德梁行中国区投顾部董事总经理叶建成建议,“在写字楼市场上,应借助‘互联网+’实现科技、资源的协同布局。如联合办公等形式,在去商业库存的同时,更可成为兼顾成本效益和共享工作环境的新办公趋势。”
仲量联行近日发布的《联合办公:短瞬即逝还是大势所趋?》白皮书显示,2015年前中国仅有为数不多的独立联合办公空间。但在过去的12个月,联合办公空间在中国的一二线发展速度异常迅猛。以北京和上海为例,仅在过去的18个月中,就已经建成了超过500处的联合办公空间。如SOHO中国于2015年推出了联合办公品牌“SOHO3Q”,多家全球联合办公知名企业如We Work也已在2016年纷纷进驻中国。
仲量联行认为,中国政府对创新创业的大力支持,以及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让存量商业地产成为联合办公方案的最佳选择。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运作较为成功的联合办公空间不仅可以将线上和线下的服务融合,还能提供其他高端服务选项,着力营造在线社群。
例如,近日SOHO中国就与摩拜单车宣布了战略合作,从而为SOHO中国的租户提供绿色、便捷、高效的出行解决方案。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表示,合作将以SOHO中国在上海的部分商业项目作为开端,位于上海市淮海中路商圈的SOHO复兴广场为首个试点项目。之后,外滩SOHO、凌空SOHO等项目也将陆续加入合作项目名单。
浏览更多新闻资讯,欢迎登陆沈阳写字楼网
(来源: 作者:)
相关阅读 去库存
热点资讯
- ·房地产市场明显降温 城市房价分化明显
- ·房地产市场步伐放缓 环比涨幅较上月回落
- ·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到底指什么
- ·房地产市场格局分化 去库存政策需要区别对待
- ·房价像过山车 高价地块遭受资金和市场的双面夹击
- ·地价房价的过度上扬带来未来市场巨大的风险
- ·写字楼买卖最需要看重的三个方面
- ·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在哪里
- ·房地产市场将再次面临调整 房地产活动很可能走弱
- ·调控政策对抑制房价上涨起到了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