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市场升温 房企“补仓”一二线城市
导读: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升温,房企拿地情绪升高。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23日,一线城市合计月内土地成交额高达531.37亿,创造了年内最高纪录,环比8月全月涨幅高达160%。
首创证券土地市场周报数据显示,截至9月20日当周一线城市成交金额高达110.5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12.93%,高于年初至今成交均值69.70亿元和去年均值98.82亿元,溢价率同比增长327.87%至24.56%。虽然总体成交规模和溢价率环比有所下降,但是北京地区近期高价地块频出,引爆一线土地市场行情。二线城市成交大幅反弹,共计成交251.29亿元,环比增长 499.96%,溢价率环比上升68.41%至46.75%。三线城市合计成交53.08亿元,环比增长37.39%,当周溢价率降至-1.28%。
斗狠游戏
在房企对于拿地前所未有形成共识时,地王便是不可避免的特征表现。
9月23日,上海嘉定新城一宗纯宅地以暗标的形式出让,共吸引了16位竞买人参与竞标。最终,金地以20.1336亿元一锤定音,溢价率96.93%,楼板价18680元/平方米,而扣除保障房后的楼板价接近20000元/平方米。该地价刷新区域纪录,并且也成为上海首宗以“暗标”形式诞生的总价地王。
9月24日下午,深圳龙华一宗商业用地成功出让。由于仅有一家申请人,该地块被业界认为有望成为深圳新“地王”的商务用地,最终被龙光地产以底价轻松取得,总价112.5亿元,楼面价1.95万元/㎡。但即便如此,这一地块的成交楼面价仍超过了过去三年中深圳前海区域拍出半数土地,较前一天深圳出让的前海商业用地高出38.9%,并成为今年内深圳土地市场的总价“地王”。
严跃进表示,今年土地价格持续攀升的背后,和土地交易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有关系。部分房企之所以能够承受较高的地价,也和此类房企联合拿地的动作有关系。通过联合拿地的方式,有效地分散了拿地风险。更重要的是,这也使得此类房企有能力继续捕获新的地块。
按照正常规律,房企敢于拿高价地是基于对未来市场发展的信心。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当前房企拿地动机多数是不得已的补仓需要。
京投银泰高一轩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宏观上还是大家发现稳增长的动力主要还是要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拉动,而房地产是主力。不过,缺货仍然是房企拿地的主要动机。尤其对于职业经理人主导的公司,不拿地影响团队的稳定性。
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房企集中在一线城市拿地,这些城市豪宅化趋势非常明显。以北京为例,截至目前,2015年北京仅供应了210公顷住宅性质用地,相当于计划供地量28%。与此同时,从去年以来,北京楼市良好的销售业绩又在吸引大批房企回归或者进入。肉少狼多,面粉贵过面包,就成了必然现象。这种现状引发了业内的担忧,商品住宅土地的高端化,或将加剧目前商品房市场高端化、普宅断层的情形。
在北京,2015-2016年初北京预期上市能够销售的单价超过10万元的项目已经接近15个,目前在售的单价超10万的存量项目大约也有10个左右,共计约25个左右。
魏明感慨称,“前些年错误的拿地决策,后来被市场证明都是正确的决策,甚至是翻倍正确的决策,因为有速度与倍速上涨的房价埋单,所以有窗口期之说。现如今,房价基数那么大,已经很难出现倍增的空间。因而,在土地市场真正坚持到最后的是少数企业,多数企业在一定的价位上已经偃旗息鼓作壁上观了。土地市场看起来很猛,其实是与对手斗狠,最狠才能拿到地,这是游戏规则。在价高者得的规则下,地王必然会出现。”
浏览更多新闻资讯,欢迎登陆沈阳写字楼网
(来源: 作者:)
相关阅读 房企
热点资讯
- ·投资增速连续20个月下滑 房地产上下游均承压
- ·70城房价涨幅转正 分化明显将影响金九银十成色
- ·一线楼市陷量跌价涨怪圈 金九银十成色难断
- ·负利率来了 房地产离春天还有多远
- ·楼市“限外令”十年首次松动意味着什么?
- ·李宇嘉:商业地产企业转型的“苏万”路径
- ·商业地产租赁10大陷阱:主体、土地性质、转租等
- ·香港领展看好内地一线城市商业地产投资机会
- ·房地产税:落地尚有时 但立法准备不误
- ·3000亿海外资金涌入房地产 商业地产成主要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