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人士揭秘:这才是真实房价
导读:一个房地产商亲口告诉我:只要凑够15%的钱,这栋楼就可以开工这钱就是用来办证办手续的费用,其他全赊着,卖房我可收的是全款。
至于买房的小青年在家里数钱的烦恼,他们可管不着。地方财政要那么多钱干嘛?那肯定有用的,如今都是财政分灶吃饭,上下级分财政得很清。工资福利、办公条件的改善都是地方掏银子?你还要民生工程、GDP政绩什么的,没钱怎么行?上天入地搞建设就是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咱这也叫经济学的“若干选择取其优”的“可持续发展”。
有人说提高工资,那可得看看谁的工资可以提高。别的先不说,就拿前些日子共识网的三人谈。全国最大的制笔厂一支碳素笔只挣几厘钱。原料是高价进口的,12万1吨;机器也是高价进口的,68万1台;产品又是低档的,1美元买一打;利润很可怜。你要提高工资吗,他就跑路走了。饭钱都没了,还提高什么工资?创新?什么都是人家的,自己就是动动身子骨的能耐怎么创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在如今这世界被虚拟资本挤得只剩下个零头,只能指望工业4.0快点到来。
工程分包的秘诀和听任大炮的劝
开发商最大的一笔开支就是土地出让金,搞房子实际用不到拿自己的钱。实际上为了抬高土地出让金的招标价格,地方财政允许出让金在中标后可以适当缓交,以吸引更多买家竞标。在这种情况下,现在大小工程的分包可以说走火入魔“创新不止”。为什么自己的工程会报给别人而自己不干呢?
这个猫腻如下:一级开发商承接工程后然后将项目分成若干子项目转包给别人是因为子项转包后开发生实际上也同时把所有的施工费用也甩给子项分包商。也就是别人先出钱出力给开发商干活。实际上类似传销,项目都包出去以后,开发商的自由资金和购房户预交款全部都留在开发商的手里部分充作土地出让金,其余就再开发。
这样,一个项目的钱可以拿出来同时开发几个项目。打个比方说,一个小区20栋楼。开发商顶多5-6栋楼的预收款就可以保证整个小区先后开工。这样,那些楼再收的预付款又可以搞别的工程项目。就这样“驴打滚的搞下去”,开发商就可以短时间“做强做大”。中国从其鸡毛开发商到巨头开发商全是这一个路子。为什么只有中国才有这“预售房”,就是这个道理。其实政府心里“门儿清”。
那么二级(还有三级四级等等)承包商如何对付呢?“娘胎下一窝”,还使再转包。结果就不用说了:一个样。
从工程表象上看,就可以看出:比如,一栋楼,结构框架是一家,墙面是一家,门窗是一家,电气是一家,上下水是一家,地暖是一家,屋顶防水是一家,太阳能和车库也是各一家。连储藏室都可能是另一家,公共绿地至少有是几家。就这样分包下去还没完。简单说其中一项,门窗。防盗门和室内门各是一家,玻璃窗和百叶窗各是一家等等。
这还没完,例如防盗门进货是一家安装又是一家(这家可能就是街上找的临时工施工队了)。所以一栋楼或者一个小区的建设费用实际上是由几十成百个承包人(或者小包工队)承担着绝大部分建筑施工费用。由于国家管的比较紧,彩保留了混凝土现浇工程采用指定的搅拌厂的混凝土罐车集中供应混凝土,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建筑行业。
明白了吧,你买的房子不知道谁出钱盖的,你交的预付款也不知道用在谁要买的的房子上了。要说空手套白狼,这层层转包就是。
实际上,分包比这还复杂呢,都差不多的路子,这里就省略了。所以课堂上讲的东西比这简单得多,咱得像费孝通那样,搞个《乡村调查》才行,书本只是个皮毛。建筑商讲理论不行,讲门道那可比教授强的多。大多数开发商并不缺钱,因为预付房款加上利息已经先把利润收到了。所谓缺钱,那只是个别太贪了,一下子开发的项目太多,有些临时性的头寸不足。所以除了像鄂尔多斯那样被政策糊弄了的“新城”变成了鬼城,大多是不怕房屋积压的,他们心里有数,差不多就停工,工人是不干活就没工钱的。
浏览更多新闻资讯,欢迎登陆沈阳写字楼网
(来源: 作者:)
相关阅读 房价
热点资讯
- ·2016年房地产政策面将趋向宽松 去库存成重中之重
- ·房产调控首引入供需两端发力 去库存成2016政策基调
- ·2016展望 明年楼市或打八张牌
- ·写字楼投资回报率较稳定,未来会更受投资人青睐
- ·明年房价的8大趋势 买不买房都必须看
- ·恒大成为中国内地首位拥有香港独立写字楼私企
- ·2016年楼市仍将热闹 10年后难续辉煌
- ·现在买房到底值不值 了解中国楼市未来的8大趋势
- ·专家:房地产+互联网不是在互联网上卖房子太低级
- ·全国优质写字楼平均租金环比增长0.6% 上海供需两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