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中最繁华写字楼里来来往往的员工都很年轻
导读:不管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招聘启示上都一定会标注,年龄限35岁以下,普通私企更是限制30岁以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城市中最繁华写字楼里来来往往的员工都很年轻,基本上很难见到40、50以上的人。他们穿着精致的套装,出没的地方也都高大上,富丽堂皇,但到了晚上,就会回到一间小小的,逼仄的群租房。
奋斗没那么简单
房价让人窒息,有人说,那你可以奋斗呀,10年的时间难道还不够在这个行业,在这个城市立足吗?
上大学的时候,我曾经在一个网吧打工,收银员是个和我同龄的姑娘,但她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了,做过的也无非是收银员,售货员等工作。她有一次跟我聊天,用非常羡慕的语气说:“你们能上大学真好,毕业以后就能有升值的工作,起码以后不用下苦力干活,风催雨打的。”我说,你现在也是呀。她说:“这也就是这几年,你看到哪一家超市,服装店的店员有三四十岁了,以后我们这种人的出路就是工地、清洁工这些地方了。”当时有些惊讶她的想法,现在想想,我们这些所谓大学生,其实也一样。
现在的人有个很大的误区,好多办公室白领以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要高于自己的父母。其实这不过是因为经济结构转型和教育改革带来的误会而已。现在公司格子间里面哼哧哼哧做着PPT的人,和当年踩着缝纫机的女工根本没有分别。
有人会说:“就算没有分别,可是在一个行业里十年,你还没有变成顶尖的不可替代的人。被淘汰是活该。”我只想说,说出这个话的人,要么是心智强大的天才,要么是乳臭未干,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有一个笑话。小明:我希望在35岁的时候,成为千万富翁。现在我的愿望已经实现一半了。小白:你现在有五百万了?小明:不,现在我35岁了。
这听起来是个挺好笑的笑话,但个中自有滋味。年轻的时候,人人都以为自己是一粒铜豌豆,打不破、压不扁、摔不碎,以为自己能永远生猛下去,以为所有的愿望有生之年,只要努力下去,成功就会等着我们挨个领取。
可惜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所有的年轻人在他们不再年轻的时候都会明白:不是努力就有结果,不是奋斗就有成功;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明天的苟且后天的苟且,一直苟且;不努力一把,你都不知道啥叫绝望。
奋斗不是那么简单的事。顶尖的人永远是少数,这世上也没有那么多的不可替代,大部分的工作也不需要十年以上的阅历积累,举个简单的例子,普通程序员就能得到还不错的薪资,但十年工作经验的程序员不一定会比年轻的程序员工资高。还有些工作,年轻人精力冲劲都很强,通宵加班也不见得第二天会起不来,而35岁的中年人可就真的受不了,不仅是身体,还有家庭的牵绊,今天孩子生病了,明天老人有出事了。根本不能像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年轻人一样完全拼在工作上。既然如此,干着一样的活,甚至是少于年轻人的活,你凭什么要求比别人更多的薪资,就凭你年纪大?我们总说,人年纪大了就开始怂了,开始认命了,没有冲劲,只求安稳。其实只是年纪大的人,明白了生活到底有多坑爹。
我的朋友里有一个是做HR的,公司招人,他推荐了一个各方面都很适合岗位的人选,上司看了一眼就拒绝了,告诉他35岁以上,无论多优秀都不要。他在上司冷漠的眼神中,不知所措,35岁,真的太老了吗?
这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就是,你什么都没做错,你只是老了。这个世界的更替就是这么残酷,可是无论如何,日子总是要过呀。花了18年,我依然没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可要是没有这拼尽全力的18年,我可能都不知道咖啡是什么。
浏览更多新闻资讯,欢迎登陆沈阳写字楼网
(来源: 作者:)
相关阅读 写字楼
热点资讯
- ·一线城市系列调控并未带来房租大幅下降
- ·中央抑泡沫防风险,房地产强调“住有所居”
- ·2017年坚定不移推进去库存仍将是房地产市场上的主题
- ·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再度小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 ·叶檀:未来两年房地产市场依然将保持稳定
- ·5月一线城市现观望情绪 市场走势明显下行
- ·房价持续高烧实拜货币杠杆所赐
-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 ·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存量时代 逐渐开始金融化
- ·中国这十几年的房产投资判断的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