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楼市松绑意在化解“四大不均衡”
导读:提要:当下,楼市最大的问题是“四大不均衡”,即需求、供应、库存和价格涨跌的不均衡。房地产发展也支撑基建投资和公共服务供应,进一步提升城市(镇)对于人口的吸附能力,这是房地产“支柱”地位的表现之三。
当下,楼市最大的问题是“四大不均衡”,即需求、供应、库存和价格涨跌的不均衡。因此,从8月开始的新一轮政策非常强调“因城施策”,着力放在了避免一线和二线城市楼市过热,将其转向加速三四线城市的库存去化,这对引导城市新移民在三四线城市购房并落脚意义重大。
在“十一黄金周”前的9月30日,三部委火速发布了降低首套房贷首付成数、推动公积金异地流转的政策组合,但“黄金周”楼市并没有呈现出火爆局面,依旧延续了“金九”旺季不旺、高位徘徊的态势。据CIRC的数据,10月1日至6日,重点城市楼市日均成交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近五成,但相比9月日均成交显著下滑,这使得市场对四季度楼市走势判断偏向谨慎。
笔者认为,今年楼市“银十”会大概率好于“金九”,四季度也将大概率好于前三季度,全年楼市销售面积和金额或将超过2013年的历史最高水平。至于说“黄金周”楼市并没有出现井喷行情,大致有三个原因:一是久违的“双节”连休,使旅游和探亲访友人数迅猛增加,“十一”长假期间日均堪比“春运”的出行客运量影响了看房;二是“9·30”新政超过市场预期,马上落地有难度;三是南方台风和北方寒流。不管怎么说,考虑到同比去年“黄金周”近50%的增长,今年十一“黄金周”楼市还算鲜亮。
在刚刚过去的8、9月,楼市经历了史上最密集的政策激励,比如执行了10年之久的“限外令”退出、央行祭出超预期的“双降”、公积金二套房贷款首付成数降至两成、首套房贷首付成数降至2.5成、推进公积金“异地流转”等等,这些政策的叠加效应无疑将会在四季度体现。另外,无论是公积金贷款利率,还是商业贷款利率,眼下都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甚至出现了负利率,而贷款首付成数也接近历史最低水平。楼市一向对资金面敏感,信贷环境非常有利于购房。
分析人士还注意到,9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时评“房地产市场是稳住宏观经济环境之重要之锚”,强调房地产仍是经济重要产业,这是近年“去房地产化”浪潮中,中央媒体首次把房地产重新作为“支柱产业”提出。这一提法有双重意义,一方面为房地产的地位“正名”,即在未来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房地产仍将发挥基础先导作用;另一方面,房地产对于“稳增长”和“促转型”意义重大,新一轮楼市宽松政策通道已经打开,这将显著改善市场预期。
从铁路货运、工业企业增加值或利润、固定资产投资、出口额,以及PPI和PMI等关键和先行指标近期的变化看,今年“稳增长”的压力依然比较大,而四季度如何“收尾”无疑非常关键。楼市若能实现稳定增长,通过激活上下游需求,就能缓冲制造业被动和快速“去产能”、支持基建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因此,即便“银十”楼市延续“金九”旺季不旺的态势,甚至出现下滑,货币政策上还会有降准降息(特别是在资本外流背景下),而楼市在税收政策上还会有宽松空间。由此推论,四季度楼市回升也将是大概率事件。
(来源: 作者:)
相关阅读 政策法规
热点资讯
- ·楼市回暖土地市场火暴 20家房企拿地达328.34亿
- ·楼市全面复苏?人民大学最新报告称库存高致复苏乏力
- ·投资增速连续20个月下滑 房地产上下游均承压
- ·70城房价涨幅转正 分化明显将影响金九银十成色
- ·一线楼市陷量跌价涨怪圈 金九银十成色难断
- ·负利率来了 房地产离春天还有多远
- ·楼市“限外令”十年首次松动意味着什么?
- ·李宇嘉:商业地产企业转型的“苏万”路径
- ·商业地产租赁10大陷阱:主体、土地性质、转租等
- ·香港领展看好内地一线城市商业地产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