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楼市松绑意在化解“四大不均衡”
导读:提要:当下,楼市最大的问题是“四大不均衡”,即需求、供应、库存和价格涨跌的不均衡。房地产发展也支撑基建投资和公共服务供应,进一步提升城市(镇)对于人口的吸附能力,这是房地产“支柱”地位的表现之三。
当下,楼市最大的问题是四方面的“不均衡”,即需求不均衡、供应不均衡、库存不均衡和价格涨跌不均衡。具体说来,需求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67%的在建、70%的在售供应和库存、80%左右的已批未建则集中在三四线城市;一二线城市房价整体连续4个月反弹上升,而70个城市中房价下跌的27个城市都是三四线城市。如果考虑到600多个经济实力相对弱小的三四线城市,全国楼市疲软的连带效应不容小觑。
因此,尽管全国楼市整体回升,但库存却在持续增加,楼市后端销售看似火爆,但前端三项先行指标(拿地、新开工和开发投资)依旧处于“冰封”状态。今年1至8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6.8%,降幅与1至7月持平;土地购置面积下降32.1%,降幅比1至7月扩大0.1个百分点;1至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仅增长3.5%,连续20个月下滑,增速比2013和2014年分别下滑了7个百分点和12.8个百分点。而恰恰是库存去化、前端三项先行指标对于“稳增长”的意义最大。
去年 “9·30”楼市新政以来,尽管有了一连串的政策激励,楼市下游销售持续回升,但其带动“去库存”和拿地、新开工和开发投资等回升的效果很差。因此,从今年8月开始,楼市告别政策“空窗期”,新一轮政策非常强调“因城施策”,着力放在了避免一线和二线城市楼市过热,将其转向加速三四线城市的库存去化,并传至先行指标回升。
从发展态势看,重点城市的高房价或将成为常态,那未来新型城镇化最大的空间就在三四线城市了。由于库存高压、人口吸附能力不足,目前三四线城市房价水平整体在成本边缘上(约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这个水平大约是一线城市的十分之一至八分之一,二线城市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因此,从近期政策看,不管是将首套房贷首付成数降至2.5成,还是降低公积金二套房贷首付,取消普通非普通住房区别,或是公积金“异地流转”(鼓励“返乡置业”),对于一二线城市效果都非常有限,但对于引导和帮助城市新移民在三四线城市购房并落脚,却意义重大。
近年来,“返乡置业”势头如火如荼,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二线城市高房价,渴望在大城市扎根的新移民不得不选择在家乡城市买房。一旦人口能在三四线城市大规模买房,人口集聚自然而然形成,这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房地产发挥“支柱”地位的表现之一。只要人口能够在三四线城市集聚,产业集聚和分工就会应运而生,第三产业或服务业的发展也就有了基础,这带来了对于房地产的需求,这是房地产“支柱”地位的表现之二。房地产发展也支撑基建投资和公共服务供应,进一步提升城市(镇)对于人口的吸附能力,这是房地产“支柱”地位的表现之三。
(来源: 作者:)
相关阅读 政策法规
热点资讯
- ·楼市回暖土地市场火暴 20家房企拿地达328.34亿
- ·楼市全面复苏?人民大学最新报告称库存高致复苏乏力
- ·投资增速连续20个月下滑 房地产上下游均承压
- ·70城房价涨幅转正 分化明显将影响金九银十成色
- ·一线楼市陷量跌价涨怪圈 金九银十成色难断
- ·负利率来了 房地产离春天还有多远
- ·楼市“限外令”十年首次松动意味着什么?
- ·李宇嘉:商业地产企业转型的“苏万”路径
- ·商业地产租赁10大陷阱:主体、土地性质、转租等
- ·香港领展看好内地一线城市商业地产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