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楼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沈阳写字楼资讯 > 去库存新政纷纷落地 房地产格局分化风险仍存

去库存新政纷纷落地 房地产格局分化风险仍存

http://www.shenyangoffice.com  2016年02月18日 09:35:08    沈阳写字楼网

导读:春节前后,多地出台楼市政策,采用信贷杠杆、税费减免、优化落户、房价补贴、政府回购等多种形式进行“去库存”。具体的政策措施,包括提高信贷杠杆、税费减免、优化落户、房价补贴、政府回购等多个方面,政府让利的迹象十分明显。

     在我国房地产调控史上,与问责挂钩的做法仅有两个主要先例:

  从2010年到2012年,住建部连续三年与地方政府签订《保障性住房目标责任书》,对于保障房的建设规模、开工时间等进行约定,若完成不力,主要领导将遭到从约谈到行政处分乃至降级、免职的严厉处罚。

  2013年2月出台的“新国五条”,要求各地制定房价控制目标,对于未完成上述目标的城市,同样要予以问责。

  “把‘去库存’上升到政治层面,说明房地产库存压力对地方经济的影响非常大。”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与上述两者不同,这是地方政府主动实施问责,更加说明问题的严重。

被低估的库存

  在一些机构的分析中,单是库存规模这一点,就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安信证券根据截至去年十月的数据进行分析指出,房地产行业的真实库存约为98.3亿平方米。其中共有三部分构成: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86亿方、尚未开工的企业拿地面积42.3亿方、在建商品房库存约49.1亿方。

  其中,营口、乌兰察布、鄂尔多斯的供需比超过了280%,太原、济南、连云港的供需比则在180%以上,属于库存过剩的“重灾区”。

  该机构指出,以过去五年年均11.5亿平米的销售速度,在不新增供给的情况下,需要8.5年方可完成全部去化。考虑到未来几年销售面积可能回落至10亿平米/年,则相应的去化周期约为9.8年。

  这部分库存对于地方经济的影响不可小觑。按照很多业内人士的观点,供应过剩的结果就是企业拿地积极性下降,直接影响到地方的财政收入。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全国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面积下降31.7%;土地成交价款下降23.9%。

  浙江省某三线城市的一位公务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从2013年开始,当地楼市的投资热降温,该地的财政捉襟见肘,政府部门一度要求房地产企业预支“未来三年”的相关税费用以救急。如今,“预支税费”的情况不再出现,因为企业也没有钱了。

  他表示,2015年10月,一家外地房地产公司因资不抵债而破产,老板在尚未走完破产清算程序的情况下选择跑路,给当地银行留下大量坏账。春节期间,一些业主向政府部门要求退房,但问题仍未解决。

  “房地产经济”一词概括了过去几年很多城市的发展模式。在经济转型不力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的降温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以去库存为主的“房地产保卫战”就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相比,地方政府对市场的感知要更早。2013年下半年,山东西南部某城市就曾因市场严重过剩而暂停了新区的土地供应,并向公务员摊派卖房任务。随着行政力量的介入,类似的情况被认为还会出现。

 




浏览更多新闻资讯,欢迎登陆沈阳写字楼网

(来源: 作者:)


网站声明:本网文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