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去库存新政遭遇“现实尴尬” 因城施策是关键
导读:楼市现在并将很长一段时间置身于宽松环境。在稍早前的G20峰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首度松口,称货币政策“稳健偏宽松”。
旭辉集团董事长林中也认为,由于牵涉到产业布局等多方面因素,如医疗、教育等问题并非在短期内可以解决,因此全国重点城市房地产开发热的趋势难以改变。“今后只会在全国25个重点城市投资开发。未来,一、二线城市的交易量约占全国所有城市交易量的45%。”
多位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房企负责人均表示,在库存高企的城市,房地产有效需求较一线等重点城市相比较少,价格敏感度更高,降价、转售为租、兼并重组等的政策落地“有点难”,遭遇现实“尴尬”:
尴尬一:开发商想降价,但土地成本及行业税费居高不下。“现阶段除一线城市外,大部分中小房企的利润已较低,实际降价空间并不大,对于对价格敏感的‘新市民’来说,仅小幅下降的房价仍是难以承受的,因此降价去库存的难度仍然较高。
尴尬二:想转售为租,规模化经营却成本高、收益低。租赁市场曾被房企视为未来房地产转型的一大蓝海,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租赁市场的规模化经营并不容易。目前标杆房企中只有万科在“试水”。
我爱我家(微博)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微博 博客)表示,相比买卖房产收益,出租房屋的收益率偏低;并且房屋出租的税费高、运营成本高,这也是影响当前住房租赁市场规模化经营的核心难点。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算了一笔账,按照当前的房地产税收政策,出租房屋要缴纳营业税、房产税、所得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累计超过租金收入的20%,再考虑租赁管理成本支出,净租金收益率只剩下2.5%左右。因此,房地产企业转售为租动力不足。
尴尬三:想并购,但三四线房企资金链风险大、交易机制不透明。记者在多省调查了解到,由于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销售回款慢,三四线城市中小房企资金链趋紧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开发企业已通过低价抵押房产或民间借贷缓解资金压力,潜在风险逐步加大。贵州、浙江等部分地区还出现由于资金链出现问题导致楼盘烂尾,或开发商无力偿还民间高息借贷跑路的情况。
万博漳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庄庆彬告诉记者,该公司主要在福建本地的三线城市漳州等开发楼盘,但目前公司销售额只有计划的60%左右。受销售不畅的影响,公司资金状况趋紧。“目前由于银行收紧房地产开发贷,我们中小房企很难拿到贷款,只能依靠民间借贷的方式筹措资金。”
贵阳市房地产商会副会长欧筑秋认为,对于多数三四线城市开发商来说,由于开发周期长、资金借贷成本高,利润已经摊得很薄,一些项目甚至已经不赚钱了。在贵阳市主城区,一些楼盘尾盘已积压了两三年,未来两年内也很难去化。“在这种背景下,哪家大房企愿意接盘呢?”
分城施策 对症下药
市场人士建议,政府宜鼓励房地产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并通过完善周边配套;及时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促进租赁市场专业化;因地施策进行房地产调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海南滨海集团一位营销负责人表示,海口市政府决定开发西海岸,但由于目前周边配套跟不上,人口导入速度几近停滞,“政府总指望开发商出钱完善商业交通配套,目前来看,2至3年时间都很难达到预期。”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原副会长朱中一认为,当前楼市高库存,一大症状就是结构性供需错位,开发商要提供更适销对路、宜居的住房消费品;而地方政府则应通过调控改善供给侧市场,以人为本、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浏览更多新闻资讯,欢迎登陆沈阳写字楼网
(来源: 作者:)
相关阅读 去库存
热点资讯
- ·写字楼投资门槛较高 存在一定风险
- ·政企双管齐下 楼市去库存压力集中在三四线城市
- ·2016年楼市预测 房地产兼并重组之年
- ·今年沈阳将逐步规范二手房交易市场
- ·2015年不同城市写字楼表现出不同特点
- ·预计一线城市甲级写字楼都将迎来供应高峰
- ·习近平: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 ·2016年写字楼市场各个细分物业市场仍然看点多多
- ·2016年房地产政策面将趋向宽松 去库存成重中之重
- ·房产调控首引入供需两端发力 去库存成2016政策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