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去库存新政遭遇“现实尴尬” 因城施策是关键
导读:楼市现在并将很长一段时间置身于宽松环境。在稍早前的G20峰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首度松口,称货币政策“稳健偏宽松”。
庄庆彬建议,“去库存”宜瞄准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因地施策解决问题。开发企业应该提供有品质的住宅产品,而地方政府宜在产城融合、户籍制度等方面做好文章。
而在一些中小房企看来,当务之急是让农民工买得起房。福建三明一家开发商老总巫朝魁说,现在最关键的是要拉近房价和收入的距离,让农民工够得上、有希望。“农民工不吃不喝月收入三四千元,这样的收入,想买房简直是一种奢侈。”
巫朝魁建议,政府宜对进城买房的农民给与补贴和税收减免,还可以尝试扩大住房公积金范围,把农民工和个体工商户纳入。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理事陈宝存(微博 博客)建议,未来政府宜通过减税等方式,帮助在三四线城市有大量库存的房企加大降价幅度,从而进一步释放购房需求。
但大鼎城股份集团董事局主席孙江榕表示,目前不少房企是采用新颖的营销模式,促进成交量。对于三四线城市,降价是“去库存”的最主要手段。“对于‘新市民’来说,价格是影响购房的关键因素,因此,政府宜考虑加大补贴力度,降低购房的成本,有效加快去库存。”
此外,上述人士还提出,应及时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胡景晖表示,鼓励发展房屋租赁市场,需要突破涉及多个部门的政府审批和政策瓶颈,比如对于需要改变土地性质、建筑用途的用房,小产权房、国有闲置用房的租赁标准及期限等均应出台相应规定,使租赁市场更加规范化。“租赁政策破题的核心就是增加租赁住房的收益率,从而吸引社会资本关注,促进行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房地产市场上仍存在一些较为过时的限制性措施。如2013年出台的“国五条”规定,“强化预售资金管理”,“对预售方案报价过高且不接受城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指导,可暂不核发预售许可证书”,在银行信贷方面,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继续暂停发放等。此外,有的地方对房地产项目重复做环境评估和地震评估:在土地出让之前进行评估,项目验收时再做一次。这无疑增加了开发商的时间和资金成本。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政策将有助于活跃交易、降低整体房价水平。
浏览更多新闻资讯,欢迎登陆沈阳写字楼网
(来源: 作者:)
相关阅读 去库存
热点资讯
- ·写字楼投资门槛较高 存在一定风险
- ·政企双管齐下 楼市去库存压力集中在三四线城市
- ·2016年楼市预测 房地产兼并重组之年
- ·今年沈阳将逐步规范二手房交易市场
- ·2015年不同城市写字楼表现出不同特点
- ·预计一线城市甲级写字楼都将迎来供应高峰
- ·习近平: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 ·2016年写字楼市场各个细分物业市场仍然看点多多
- ·2016年房地产政策面将趋向宽松 去库存成重中之重
- ·房产调控首引入供需两端发力 去库存成2016政策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