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GDP跌破7%关口 央行定向调控思路或继续
导读:尽管从9月金融数据来看,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效果已初步显现,但10月19日,官方公布的我国三季度GDP为6.9%,跌破了7%关口。针对三季度经济表现,多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对GDP破7早有预期,认为经济运行整体保持平稳,但接下来货币政策将面临诸多考验。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章俊认为,在四季度央行可能还有降准和降息各一次,更多的是为了巩固前期政策效果和在一定程度上对冲由于外汇占款下降所带来的货币政策紧缩效应。
定向调控的思路或将继续
针对未来央行货币政策走势,杨驰认为,目前货币政策正处于总量性向结构性转变的过渡期,下一步的货币政策走向值得关注,定向调控的思路仍将继续。总的调控目的仍然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确保全社会保持适度的流动性。在外汇占款放缓的背景下,央行通过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政策性银行注资等新的货币投放渠道,力图将更多资金引入三农、小微、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
杨驰表示:“不能对货币政策给予太高的期望。产业结构调整是实体经济本身的任务,适当的货币政策可以促进但不能替代企业本身的工作。”
从前期货币政策操作来看,杨驰分析,在实体经济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一味依靠全面降息、普遍降准等总量宽松型货币政策工具来降低融资成本、刺激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杨驰进一步表示,目前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市场总体流动性不足,而是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畅通,资金难以进入需要重点扶持的领域。因此,推动结构调整的定向性操作,高频率地使用SLF、PSL、定向降准、再贷款等“微刺激”手段仍将是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主基调。
“以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为例,央行将信贷资产作为质押品,可以将涉农和小微贷款设定较高的折价率,产能过剩领域、高能耗高污染领域的贷款设定较低的折价率甚至不纳入合规质押品范围,以此调整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从而实现定向调控的目的。”杨驰说。
2015年2月和4月,央行两次以普降和定向相结合的方式调整了存款准备金率。一是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累计1.5个百分点。二是定向降低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农业发展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从18%累计下调至10.5%。
此外,2015年6月,央行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一是对“三农”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二是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三是降低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
(来源: 作者:)
相关阅读 政策法规
热点资讯
- ·楼市库存压顶 多地救市政策密集出台加快去化
- ·央行再度量化宽松 业内分析房价是否再度暴涨
- ·房地产短周期复苏 长期有望平稳发展
- ·楼市回暖土地市场火暴 20家房企拿地达328.34亿
- ·楼市全面复苏?人民大学最新报告称库存高致复苏乏力
- ·投资增速连续20个月下滑 房地产上下游均承压
- ·70城房价涨幅转正 分化明显将影响金九银十成色
- ·一线楼市陷量跌价涨怪圈 金九银十成色难断
- ·负利率来了 房地产离春天还有多远
- ·楼市“限外令”十年首次松动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