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楼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沈阳写字楼资讯 > 未来我国城市发展思路将进行相应的调整

未来我国城市发展思路将进行相应的调整

http://www.shenyangoffice.com  2015年12月17日 09:53:06    沈阳写字楼网

导读:而要解决超大城市的“城市病”,严格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规模,并不意味着人口往大城市转移的趋势会发生改变。在目前的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的人口转移往往不是转向三四线城市和县城,而是直接向一二线城市转移。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各个大区的中心,如西北、华中、东北等大区的中心城市,行政等级比较高。目前我国的主要资源如财政、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的配置仍与行政等级密切相关,行政等级越高的城市资源配置越多,例如华中、中南开头的大学主要集中在武汉,西北开头的大学主要集中在西安,西南开头的多在成都和重庆,因此这些城市形成的集聚效应也越大。

    也就是说,如果要打造十个类似北京这样的城市的话,未来可能这些大区中心的机会更大。其他城市也有机会。这其中,改革开放之后迅速崛起的深圳是公认的一线城市,其中心城市的地位十分牢固。长三角的杭州虽然不是传统十大城市,但近年来发展迅猛,在互联网、信息经济等多个指标方面已经与一线城市不相上下。

    此外,如果要发展中心城市,中西部将成为重点。“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指出:“要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强化区域服务功能。”杨伟民解读说,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发展空间趋于饱和,新的中心城市重点将在东北、中原、成渝等几大城市群培育和发展,再造若干个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形成经济增长新节点

    杨伟民说,中心城市未来要想形成竞争力和集聚效应,必须要布局完整的产业链,中国将加快培育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等城市群,依托区域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加强城镇之间的要素流动和功能联系,促进产业协作、功能互补,形成支撑和带动经济发展的重点经济区。

    也就是说,未来像郑州、长沙等人口大省的省会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告诉记者打造一批新的中心城市,分散北京、上海等超大型城市的功能,并不是简单地按照过去的大区中心建设,因为如果继续把教育、医疗等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区中心,那么对河南、山东等人口大省来说,不利于这些地方城市化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而且说打造10个中心城市,也不一定就是10个,也有可能是十几个。”牛凤瑞说,未来我国城市发展,还是要尊重市场。“一个城市能否成长为中心城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可能和需要。”

    胡晓登说,中国城市的发展主要是资源的支撑、聚集和产业的布局,但几十年来我国主要的资源、资金、产业和优势公共产品都集中在大城市。“经济发展不可能绝对均衡,但必须要相对均衡。”胡晓登认为,未来关键是国家的顶层设计一定要促进区域公共资源均等化的实招,在产业布局、教育、医疗、金融资源等方面要考虑全国的均衡布局,才能促进区域的均衡化发展。

二线城市或成城镇化主战场

    而要解决超大城市的“城市病”,严格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规模,并不意味着人口往大城市转移的趋势会发生改变。在目前的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的人口转移往往不是转向三四线城市和县城,而是直接向一二线城市转移。

    牛凤瑞说,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着以中小城市为主的分散型的城市化和以大城市为主的集中型城市化两种思路。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密度大,耕地面积少,因此走集中型城市化的道路是更为理性而必然的选择。“并不是说大城市就一定不好。例如,如果没有一定的城市规模,建地铁就没有市场,关键在于大城市发展要有个度。”

    在专家看来,在目前城镇化加速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中小城市虽然落户比较容易,但由于产业发展、公共资源的欠缺,中小城市不会成为城镇化加速进程中的主体。另一方面,像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已经到了严控城市人口规模的阶段,外来工要落户并不容易。相比之下,包括很多省会城市以及厦门、青岛等沿海发达城市在内的二线城市将成为未来城镇化的主体,这些城市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落户方面也有望放松。

 

 




浏览更多新闻资讯,欢迎登陆沈阳写字楼网

(来源: 作者:)


网站声明:本网文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