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松绑刺激楼市:降低首付比例 认贷不认房
导读:9月初至今,各地公积金新政纷纷涌出,为楼市“金九银十”提前预热。数据显示,近十年,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加权平均存款利率仅不及2%,比同期平均CPI尚低1个左右的百分点,贬值问题突出。
“今年利好楼市的政策确实很多,但刺激作用在不断减弱,对楼市的影响小于预期。”9月15日,某地产中介一销售经理梁晓倩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倒逼公积金盘活
随着住房公积金新政的不断推出,公积金本身的缺陷也越来越明显。
“虽然住房公积金在支持住房消费的力度上一松再松,但实际上,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市场占有率并不高,绝大多数人买房并非通过公积金贷款。”查桀表示,而那些趴在账面上不动的公积金余额,实际上每天都在贬值,这又制造了新的不公平。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全国住房公积金2014年年度报告,住房公积金的市场占有率为19.22%,即便是一线城市,住房公积金购房的市场占有率也均在30%以下。比如,截止到2014年底,北京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市场占有率 25.8%,深圳为27.35%,上海是28.64%。
其实,公积金制度在设计之初,旨为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买房难问题,但是在实践中发现,这个制度已严重跑偏,现有制度与中国社会经济环境不匹配、设计不当、公平缺失、法律空白点多、管理混乱的弊端已经日益显现。
“目前来看,公积金制度大部分是体制内的单位执行,体制外的民营企业执行的不多,或者基本都是按照最低标准进行缴纳,这样无形中拉大了不同类型企业员工之间的‘保障差距’,制造了新的不公。”9月15日,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一专业人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积金新政虽然不断推出,但从执行情况来看,由于用途受限、提取困难等因素制约,全国依然有大量住房公积金处于“沉睡”状态。
就在6月中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共同披露的《全国住房公积金2014年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末,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7.48万亿元,扣除提取后的缴存余额为3.7万亿元。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规定,住房公积金只能用于购买国债和存入银行来获取收益。
数据显示,近十年,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加权平均存款利率仅不及2%,比同期平均CPI尚低1个左右的百分点,贬值问题突出。
“社保基金可进行投资,基本养老金也开始准备入市,那么,住房公积金也同样可以考虑投资或者转向类似的商业银行模式,以便盘活这部分资金。”查桀表示,现在社会融资成本较高,相关部门可考虑放开政策,让公积金结余资金在银行间进行拆借,从而提高公积金收益,实现公积金的保值增值。
(来源: 作者:)
相关阅读 政策法规
热点资讯
- ·一线楼市陷量跌价涨怪圈 金九银十成色难断
- ·负利率来了 房地产离春天还有多远
- ·楼市“限外令”十年首次松动意味着什么?
- ·李宇嘉:商业地产企业转型的“苏万”路径
- ·商业地产租赁10大陷阱:主体、土地性质、转租等
- ·香港领展看好内地一线城市商业地产投资机会
- ·房地产税:落地尚有时 但立法准备不误
- ·3000亿海外资金涌入房地产 商业地产成主要猎物
- ·泡沫与电商多重夹击 商业地产竞争走向深水区
- ·2015商业地产上半场战况已定 下半场胜算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