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楼市集体“暴走”未来相关政策恐收紧
导读: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则在3月6日谈到上海房地产市场时表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关乎民生,全国各个市场差异很大。近期上海房地产出现非理性过热,市场情绪抬高房价,对长远健康发展不利,必须关注和加强调控。
多因素助长房价
长久以来,一线城市的供需矛盾一直存在。相比于三、四线城市的供大于求,一线城市则属于“僧多粥少”,在新增大量人口的同时,土地供应确实逐年减少,而这也是目前北上广深房价快速上涨的最重要因素。
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此前曾表示,“上海商品住宅自2006年以来的10年时间里,累计批准上市182.8万套商品住宅,累计销售178.5万套,余量仅4.3万套,其中还包括别墅和商办类公寓。按照年均销售17.8万套计算,仅够3个月销售的量”。
易居研究院研究报告也显示,2016年1月份,一、二、三线5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分别为8.6个月、12.2个月和18.5个月。相比2015年12月份,一线城市的去化速度有所加快。其中,一线城市已连续13个月存销比数值低于12,这也是近期一线城市房价出现比较明显上涨的原因所在。同时,新房市场的去库存周期较小,相应房价上涨的压力可能会转嫁到二手房市场上。
不过,现实的情况却是北京、上海、深圳土地资源已经日渐枯竭,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土地开发边界不会突破的情况下。同时,即便增加土地供应,可要转化为能够销售的房源,至少也需要一年的时间,2016年一线城市的供应不会有什么变化。
除了供需矛盾外,促使一线城市上涨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信贷的放量以及税收等政策的放宽。正是在去年多次降息降准后,大量资金流入到房地产领域,北京、上海才恢复了上涨的趋势。而此前央行公布的《2016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51万亿元,同比多增1.04万亿元。显然,2016年1月份的信贷增量规模,已远超过楼市最为疯狂2009年同期。
有业内人士称,一季度房地产贷款余额规模及其增速,与该年度1月份的社会融资增量规模、人民币贷款增量规模呈正比关系。而最近三年,一季度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增量都相当于1月份整个信贷增量的60%~67%。这也意味着到一季度末,房地产贷款余额的增量将达到约1.5万亿元的水平。
此外,虽然大部分税收政策与一线城市绝缘,但2月份三部委出台了的《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还是大幅降低了一线城市改善性需求的税负。而这也影响了诸多买房人的信心。
经济学家马光远也认为,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有三个支撑:一是政策支撑,去库存政策尽管很多都不是冲着一线去的,但配给三、四线城市的药,最终一定会进入一线城市的嘴里;二是供求关系;三是未来的预期。这三大因素决定了,如果没有大的经济动荡,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趋势不会轻易改变。
而对于中介等机构参与配资提供贷款的行为,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一线城市的房价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李稻葵表示,他特别反对仅仅为了短期去库存而采取一些饮鸩止渴的办法,比如零首付,比如场外配资鼓励购房,这将埋下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种子。不过,这一行为在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后,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配资的规模将大幅下降,进而减缓房价的上涨速度。
“实际上,国内居民投资渠道有限,也促使了一线城市房价的上涨,毕竟现在股市、P2P、信托等以往比较方便投资渠道,因为信心、安全、收益等多方面原因已被边缘化,而三、四线城市由于天量的库存,也不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相对来说,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资产安全性最高,投资者仅从保值的角度看,也会把资金投向 京沪广深 的房子上,而这显然也会刺激上述城市房价的走高”。有房地产公司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指出,“当然,一些地方政府想方设法高价出让土地,也是 京沪广深 等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来源: 作者:)
相关阅读 楼市
热点资讯
- ·营改增全面推行 房企大减负时代将到来
- ·房地产调控“十年三松”: 楼市2016年首迎减负
- ·楼市再现疯狂人们直呼看不懂 虚火又旺亟须冷思考
- ·目前我国房地产库存的界定及合理区间
- ·写字楼投资门槛较高 存在一定风险
- ·政企双管齐下 楼市去库存压力集中在三四线城市
- ·2016年楼市预测 房地产兼并重组之年
- ·今年沈阳将逐步规范二手房交易市场
- ·2015年不同城市写字楼表现出不同特点
- ·预计一线城市甲级写字楼都将迎来供应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