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楼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沈阳写字楼资讯 > 中国可能会重蹈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结局吗

中国可能会重蹈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结局吗

http://www.shenyangoffice.com  2016年07月06日 09:25:04    沈阳写字楼网

导读:在做这种对比之前,还是简单总结一下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始终。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不到三年的时间内,日元对美元升值了50%。日元的大幅升值,使得当时的日本出口向中小企业苦不堪言,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为此,日本央行接连调低公定步合(基准利息率),1985年1月日本基准利息率为5%,而到了1989年4月,其利率仅为2.5%。

    近期,中国一、二线城市“地王”频出,房地产市场似乎又迎来了一波春天。不过与此前不同的是,眼下房地产市场引发社会各界对于房地产市场是否即将崩溃的担忧。国内外不少分析认为,中国可能会重蹈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结局,中国经济也会像日本经济一样陷入“失去的二十年”。

  在做这种对比之前,还是简单总结一下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始终。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不到三年的时间内,日元对美元升值了50%。日元的大幅升值,使得当时的日本出口向中小企业苦不堪言,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为此,日本央行接连调低公定步合(基准利息率),1985年1月日本基准利息率为5%,而到了1989年4月,其利率仅为2.5%。

  加之,日本当时基本实行利率自由化、金融业务自由化、国内外资金流动自由化,大企业可以通过发放债券、股票等方式,直接进入资本市场筹措资金,对银行依赖程度减低。而日本商业银行面临大客户流失,传统融资减少的经营压力。

  另一方面,早在70、8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迅速,城镇化影响下,一些中心城市的房价快速增长,进入1985-1990年,日本经济出现空前繁荣局面,“土地神话”论开始席卷全日本。不少日本的中小企业开始踏入房地产这一行业,获得不菲的利润。面临经营压力的日本商业银行被自然也看到了这一市场,主动找到日本民营的中小企业向其发放贷款(以土地作为担保),进而形成一个循环,而这个循环的逻辑就是“土地神话”。此外,资本账户的开放,也使得国际上的热钱流入日本,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地房地产价格飞涨,早已脱离日本民众实际收入水平,日本经济全面过热,资本过剩的局面一目了然。

  为此,日本央行开始调控这一局面,而采取的手法便是高力度的快速加息,日本政府也在调高房地产交易的各种门槛,加之人们预期逐渐改变,日本房地产价格开始应声而跌,房地产泡沫就此崩溃,直至今日日本房地产价格仅为最高时的1/3,而日本房地产泡沫崩溃后,产生了“三个过剩”的问题,即债务过剩、投资过剩(产能过剩)、雇佣过剩,三个过剩一直困扰着日本经济,直到今天。

  反观眼下的中国,是否会重蹈日本的覆辙。安邦咨询(ANBOUND)的研究团队认为,两国房地产泡沫有着本质的区别,重蹈覆辙的说法并不准确。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一旦崩溃,其后果不堪想象,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远甚于日本房地产泡沫。

  其一,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可以视作为“市场泡沫”,是市场行为的体现。

  无论是作为融资主体的银行,还是参与发展房地产的开发商而言,都是民营企业,泡沫破灭后,所留下的债务依然可以通过市场途径去化解(比如破产清算等)。然而,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参与主体,银行、开发商大多以国企为主,可以说是“国家泡沫”,泡沫一旦破灭,所遗留下来的债务很可能就转变成政府债务(刚性兑付),最终转嫁给居民,会极大的增加居民负担。

  其二,土地制度完全不同。

  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指出,日本的土地是私有产权,而中国是国家所有权(农村是集体所有权),所以同样的房地产问题,中国要比日本严重的多。日本房地产泡沫破来最多是经济低迷,金融系统承受压力,而国家是不会出现严重问题的;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一旦出现问题,就是国家经济崩溃的问题。中国则相反,一旦出现问题,就是财政危机,就是国家一级的大事情。这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




浏览更多新闻资讯,欢迎登陆沈阳写字楼网

(来源: 作者:)


网站声明:本网文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