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和楼市良性循环的“十三五”之路
导读:相比“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关于房地产管理着墨确实不多,但更多地突出其民生属性。
全部解决,但通过增加附属在居住证上的公共服务,渐进缩小户籍和非户籍居民之间的差别。因此,明确公共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后,居住证将成为“十三五”推进城
镇化的重要途径。
同时,要激励地方提高外来人口入户比例,财税、土地政策调整是必须的。因此,规划提出“双挂钩”,即“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第一个挂钩,一方面在于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市民化的成本(中科院预测外来人口“本地化”的公共服务成本为13.1万元/人),以体现“市民化”的正外部性特征;另一方面,以增加或减少转移支付,构建中央财政转移与地方政府吸纳外来人口“激励相容”的机制。
另外,“稳增长”和“促转型”将贯穿“十三五”,地方政府对于增加建设用地的惯性依赖仍旧存在。因此,
第二个挂钩以吸纳多少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作为核批地方政府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一个参考指标,这是中短期内激励地方政府落实外来人口本地化政策的有效之
举。同时,外来人口增加,将相应增加空间和用地需求。按目前城镇规划的惯例是,一个新增人口需要100平方米的建设用地。
在“十一五”期间,如果外来人口入户比例能够大幅度地提升,实现人口城镇化率从目前的35.9%提升到45%,将增加1.3亿城镇户籍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增幅为26.5%,而城市户籍总人口将达到6.3亿。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消化楼市待售库存,而且也将使得整体消费上一个台阶,对于“稳增长”来说意义重大。
外来人口在城市彻底安定下来以后,消费和投资将全部保留在城市,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将开始体现,不仅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成本被分摊,地方债务负担下降,而且以消费为主的内需在GDP中的占比
将明显提升,地方政府的税收结构将彻底改观。同时,人口集聚带来的需求是产业集聚扩张和的前提,也是产业分工细化和服务业发展的基础。目前第三产业大发
展、对GDP贡献超过第二产业的局面将进一步被夯实。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地方政府对于第二产业和房地产的依赖将下降,房地产也将回归其本质——居住和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城镇化内需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税收将形成良性循环。另外,城镇化推进中的新增人口是楼市的有效需求,人口、产业、住房也将形成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
浏览更多新闻资讯,欢迎登陆沈阳写字楼网
(来源: 作者:)
相关阅读 楼市
热点资讯
- ·31省前三季度GDP出炉:看看东北排第几
- ·10月房价大涨的城市 有你的家乡吗
- ·二三线楼市库存压力大 地方或出台几大政策
- ·中国正式进入负利率时代 楼市或成最大受益者
- ·三季度北上广深豪宅成交激增 房企加码一线城市
- ·楼市库存压顶 多地救市政策密集出台加快去化
- ·央行再度量化宽松 业内分析房价是否再度暴涨
- ·房地产短周期复苏 长期有望平稳发展
- ·楼市回暖土地市场火暴 20家房企拿地达328.34亿
- ·楼市全面复苏?人民大学最新报告称库存高致复苏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