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房企下半年酝酿提价
导读:近日,中海地产总裁郝建民在年中业绩会上表示,将年初定的1680亿港元销售目标上调至1800亿港元,这是目前发布业绩企业中非常罕见的。
业内分析人士对于房地产企业提价销售持理性态度,张宏伟分析称:“从今年前8个月一些房企的销售数据来看,市场是在逐步回暖。因此,看多下半年的房地产企业自然也想追高下半年利润,提高利润率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涨价,但能不能涨价需要理性区分看待。一线及重点二线城市随着拿地的热度房价水涨船高,三四线城市依然不具备这个潜质,未来不同城市分化将会进一步加剧。”
“今年房地产市场可谓是利好叠加,从降息到二套房首付门槛的降低,都是在变相地刺激房地产市场,从而激发消费力,造成房产市场消费需求的提前透支。但从长远来看提前透支的是明年的市场,因此明年的房地产市场不甚乐观。”张宏伟置评。
“对于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看多态势,这里还是要建议那些等待借势销售的项目,还是赶紧走,不要期待普涨。毕竟房地产市场‘黄金时代’已经远去,现在进入的是深入调整期。”有着近十年房地产研究咨询经验的韩云霞告诉记者。
收缩战线 下半年捂袋拿地
在一线城市“地王”频出的上半年,不断推高的地王也犹如土地市场的风向标一般让房企调整着自己的土地政策。业内人士指出,未来一二线城市将成房企角逐的主战场,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万科、绿地、恒 大、保利、中海、融创、世茂和华润等在一二线城市新增土地储备面积占比均在30%以上。其中,中海、融创和世茂新增土地全部位于一二线城市;万科、绿地新增土地近90%以上位于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拿地较少。此外多年深耕三四线城市的碧桂园今年4月斥资6亿元进入上海土地市场,布局战略调整的意图明显。
8月25日,融创中国发布了2015年中业绩报,中报显示,公司在京、津、沪、渝四大城市的土地储备占公司总土地储备的90%,公司董事长孙宏斌(博客)表示将继续在有潜力的一二线城市深耕房地产,不过对于城市和项目的选择,会更加谨慎,也将继续关注可以并购的机会。
“一线城市的市场没问题,房价肯定也不会出现大幅回调,但我感觉北京、上海的地价太贵了,可能我卖10万元/平方米都不赚钱,因此虽然市场没问题,可价格不合适,我们也是不会去拿这些地的。”孙宏斌称,“三四线城市地价即便再便宜,但市场不好,所以风险仍是很大的。”
无独有偶,经历过今年上半年疯狂拿地的旭辉集团方面,也表达了对于下半年土地市场的审慎态度。旭辉的年中报显示,在土地储备方面,旭辉在今年上半年新增12个土地项目,权益地价约57.42亿元,总规划建筑面积约250万平方米,平均土地成本5620元/平方米。公开资料显示,这12个新增项目全部集中位于北京、上海、苏州、天津、杭州、重庆等一二线城市。在旭辉全年约有500亿元的可供销售总货值,上半年有95%合同销售收入来源于其聚集的一二线城市。
浏览更多新闻资讯,欢迎登陆沈阳写字楼网
(来源: 作者:)
相关阅读 房地产市场
热点资讯
- ·商业地产租赁10大陷阱:主体、土地性质、转租等
- ·香港领展看好内地一线城市商业地产投资机会
- ·房地产税:落地尚有时 但立法准备不误
- ·3000亿海外资金涌入房地产 商业地产成主要猎物
- ·泡沫与电商多重夹击 商业地产竞争走向深水区
- ·2015商业地产上半场战况已定 下半场胜算几何?
- ·世界租金最贵的写字楼
- ·中国买家澳洲写字楼收购量增 占首季海外买家1/4
- ·二季度京传统写字楼需求旺盛 联合办公模式受关注
- ·万达计划砍掉40余家百货门店 王健林去地产化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