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管控新政频出 去库存风向变了吗?
导读:随着“沪九条”打响头炮,3月25日短短一天内,上海、武汉、南京、深圳4地相继出台严格的楼市调控政策,对当地楼市实行紧缩政策,意在降温消火。
随着“沪九条”打响头炮,3月25日短短一天内,上海、武汉、南京、深圳4地相继出台严格的楼市调控政策,对当地楼市实行紧缩政策,意在降温消火。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有业内人士将这些政策视为“风向大变”的标志,称政府的态度已由原先的“鼓励买房”转变为“限制买房”。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就一向需求旺盛的部分一、二线城市而言,中央此前的判断是“没有去库存压力”,因此对于市场并未给予过多干涉,而在深圳等地房价猛涨、抢购成潮、场外配资炒房等现象出现之后,此番新政代表了官方态度的转变——从“放任”到管控。
而从全国房地产市场来看,可以肯定,绝大多数城市“去库存”压力仍旧严峻,中央多次强调的楼市“去库存”大风向没有发生变化。只能说,在应对变化万千的房地产市场上,政府调控的方式更加针对城市具体情况,响应了“因城施策”的要求。
限购重点在遏制投资炒房 一线城市楼市将降温
从目前上海、武汉、南京、深圳出台的楼市新政来看,其调控的主要目的在于遏制过热的“投资炒房”,对于刚性需求的影响相对较小。
上海规定,二套普通房首付不低于五成,二套非普通首付不低于七成;对于首套的认定采用“只认房不认贷”方式,即只要有一套住房,无论贷款是否结清,再次购买都算二套;此外,非上海市户口需缴纳个税或社保年限由两年提高到五年。
在上海发布“史上最严”限购政策后,深圳连夜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二套房首付由三成提高到四成;非深圳户口购房,社保缴满年限由1年提高到3年。
武汉则是将公积金贷款政策收紧,规定职工家庭购买首套申请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由60万元下调为50万元,购买第二套住房申请公积金贷款的最高额度为50万元扣减首次已使用公积金贷款后的差额;还贷能力系数由45%回调到35%,个人贷款系数下调0.2-0.5。
根据江苏省紧急出台的管控政策,南京将严格落实“差别化个人住房信贷政策”,严审购房人首付款比例和资金来源。
值得一提的是,在楼市过热城市“首付贷”刚出现不久,深圳、上海、江苏等地就明令叫停,监管层面的这一行为,更加确定了此轮楼市管控的目的在于遏制局部过热的投资、炒房现象。
部分城市出台大力度刺激政策 父母子女可互用公积金贷款
上海、深圳等地的管控政策关注度显然盖过了其他地区的楼市新政。本月初,在“去库存”的压力之下,沈阳曾出台“零首付”购房的政策,但随即被连夜叫停。28日,该地重新出台房产新政,共22条,对贷款及补贴等事项做出重大调整。
根据沈阳市《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整体提高了10万元,并允许使用公积金贷款同时购买两套房,少有的是,沈阳甚至规定父母子女可互用公积金贷款。此外,该《意见》还给出了契税率超1%的部分进行补贴、购买改善性住房可享补贴等多项补贴政策。
中国经济网记者调查发现,近日,江西抚顺市也给出了去库存新政,提出自3月17日起,该市居民在市中心城区购买普通商品住房,首套房给予每平米200元补贴,二套房给予每平米100元补贴。
(来源: 作者:)
相关阅读 楼市
热点资讯
- ·一线城市对楼市的相关调控政策日前已经出炉
- ·如何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将提出意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2015年一线城市甲级写字楼租金全面上涨
- ·营改增全面推行 房企大减负时代将到来
- ·房地产调控“十年三松”: 楼市2016年首迎减负
- ·楼市再现疯狂人们直呼看不懂 虚火又旺亟须冷思考
- ·目前我国房地产库存的界定及合理区间
- ·写字楼投资门槛较高 存在一定风险
- ·政企双管齐下 楼市去库存压力集中在三四线城市
- ·2016年楼市预测 房地产兼并重组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