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北京副中心风光无限 写字楼市场却一蹶不振
导读:近两个月来,北京市政府部分行政职能部门将搬迁通州的消息坐实后,通州房地产市场迎来销售井喷,6、7月两个月区域内新建住宅成交量达到了3000套以上。
“核心区高端写字楼开发商会自持一部分,但也要出售一部分,毕竟要回收现金流,一部分面积被散售掉是不可避免的。”董月表示,一些高端项目的集中供应短期内可能会引起比较激烈的竞争,长期看会改变通州的商务氛围,对于通州的写字楼市场发展来说是比较有利的。
通州运河核心区能否实现高端商务区的规划,董月认为,关键看政府有没有一些手段和优惠补贴等政策加大开发商自持的比例。近年来,一下子出现这么大的供应量,开发商如果全部自持很不现实,如果散售后对于后期招商定位会有负面影响。要维持高端定位,还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这一点从亦庄经济开发区及昌平区的未来城的发展状态中,都能看到招商优惠政策的明显效果。
“本末倒置” 商住房热销
在通州,商业地产开发商普遍面临的现状是,无论是商业还是写字楼产品,想资金回收都不如卖商住产品来得快。
一些被限购政策挡在门外的投资客转战商住市场,区域内的开发商也借助市场热度,纷纷推出旗下的公寓产品。8月15日至8月21日,在北京楼市成交排名前10的项目,通州区占据3席,其中商住项目富力运河十号项目甚至成为当周销售冠军,开盘当天最高房价达到4.1万元/平方米。
保利·大都汇的商住项目在2015年8月底开盘,一期为艺术公寓和创意办公产品,均价为3.5万元/平方米左右。同样位于运河核心区的华业·新北京中心也推出了公寓型产品,价格在3.3万元~3.9万元/平方米。
而绿地早在今年4月就把绿地悦公寓打包整售给中根资产,据知情人士透露,绿地公寓的整售价格为2.5万元/平方米,中根资产再销售的价格可能是3.5万元/平方米。
近年来,通州为摆脱多年的“睡城”身份,加大力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州区国土部门相关负责人此前曾经表示,为配合北京市政府对通州新城的定位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通州区从2014年就开始加大供应商业、产业类项目用地。绿地、保利、华业等房企纷纷在此拿地,尽管看好后续发展,但品牌开发商大多规划为办公、公寓、商业、酒店等多种复合业态,以分散投资风险。
“很多项目的核心区写字楼还没有真正入市,商住型的公寓早已集中销售。大多数项目都是建筑综合体,包括写字楼、公寓和商业等。”董月表示,开发商在通州拿地和购买项目的时候对于通州区域的写字楼去化也有一定顾虑,因此或多或少都配置公寓产品,以求快速收回开发成本、回笼资金。
(来源: 作者:)
相关阅读 写字楼市场
热点资讯
- ·香港领展看好内地一线城市商业地产投资机会
- ·房地产税:落地尚有时 但立法准备不误
- ·3000亿海外资金涌入房地产 商业地产成主要猎物
- ·泡沫与电商多重夹击 商业地产竞争走向深水区
- ·2015商业地产上半场战况已定 下半场胜算几何?
- ·世界租金最贵的写字楼
- ·中国买家澳洲写字楼收购量增 占首季海外买家1/4
- ·二季度京传统写字楼需求旺盛 联合办公模式受关注
- ·万达计划砍掉40余家百货门店 王健林去地产化提前
- ·商业地产蓝海变红海:经营压力大增 再转型成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