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零售业出现“闭店潮” 上半年北京关两家
导读:零售业主体的传统百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北京、天津、山东、安徽等地已出现“闭店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含百货、超市)在国内共计关闭121家,传统零售业出现的“闭店潮”。其中,北京共有两家零售店宣布“闭店”,一家是华堂百货右安门店,一家是华润万家右安门店。
2014年5月开始,华堂先后关闭望京店、北苑店、西直门店。华堂方面官方说法是,“时代在变化、顾客在变化,没能及时满足顾客需求是关店的首要原因”。北京华堂相关负责人表示,右安门店将是华堂在京关闭的最后一家店,此后华堂将加大现有店铺投资改造,为今后在京长远发展做好前期准备。
今年6月24日,位于汉光百货地下二层的华润万家西单店关闭,该店于2000年左右开业,至今经营15年之久。此前,华润万家在河北连关三家门店后,又关闭了长春飞跃店。有媒体曾爆料,华润万家内部人士透露,除去整合TESCO(乐购)的影响,华润万家去年在北京亏损了约八九千万元,今年还会再调整两三家门店。
华润万家相关负责人表示,华润万家旗下拥有大卖场、高端超市、标准超市、便利店等诸多业态,其中便利店单店的面积为约100平方米,而乐购Express单店面积约为500平方米。根据规划,华润万家小业态门店在2020年将扩张到约5000家,将大力布局O2O业务。华润万家希望依靠小业态店突围,在未来更加强调生鲜品和服务居民的相关功能,同时也会配合华润的电商提供到店取货的服务,就更加要求小业态店的布局要密集。
调查:“闭店潮”缘何出现
联商网相关人士分析,造成上百家零售门店闭店的原因集中在四方面:一是在电商的冲击下,百货、超市等业态试水电商,并没得到突出进展;二是实体零售业态未能及时满足顾客需求,销售业绩不佳;三是战略结构调整;四是房屋租赁到期,难以为继。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对此也表示,总体上看,当前传统零售业正处于加快变革、转型的时期,既是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需求变化的直接体现,也符合零售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只是中国,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这种情况。
沈丹阳也谈到了出路问题:“ 出路主要是靠实体零售企业自身在市场竞争中去探索、求变。商务部也将从三方面加大力度,推动实体零售企业转型创新。”他的讲话显示,未来商务部在这方面推出的具体举措是:推动经营模式转变,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引导多业态协同发展。
影响:“闭店潮”长期或影响上游供应链
针对“闭店潮”现象的出现,专家提醒,应当警惕“闭店潮”长期可能会引发的上游供应链带来的连锁反应。各地方应尽快对当地百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可以按面临闭店风险的等级进行划分。对于经营不错但流动资金紧张的可以适当支持。对于可能引发商业合同纠纷的提前介入,可以考虑对抵押商品进行保全。此外还应妥善处理会员卡、预售卡等,避免伤及顾客。
瑞银证券消费品研究分析师梁裕昌认为,在他们跟踪的58家零售行业公司中,6年至10年及10年以上店龄的并不多,这些单店加起来不到40家,这些“老店”却贡献了逾六成的收入。这表明整个行业基本上依靠几家老店在支撑,而不是靠新店实现增长。
浏览更多新闻资讯,欢迎登陆沈阳写字楼网
(来源: 作者:)
相关阅读 地产投资
热点资讯
- ·3000亿海外资金涌入房地产 商业地产成主要猎物
- ·泡沫与电商多重夹击 商业地产竞争走向深水区
- ·2015商业地产上半场战况已定 下半场胜算几何?
- ·世界租金最贵的写字楼
- ·中国买家澳洲写字楼收购量增 占首季海外买家1/4
- ·二季度京传统写字楼需求旺盛 联合办公模式受关注
- ·万达计划砍掉40余家百货门店 王健林去地产化提前
- ·商业地产蓝海变红海:经营压力大增 再转型成趋势
- ·武汉核心商圈空置率上升 大量写字楼又将入市
- ·互联网催生新型办公物业 “互联网+创业”受追捧